億載金城位在安平區(qū)南端,為昔日二鯤鯓之地,俗稱大炮臺,是清末為加強海防而筑的工事之一。建于清光緒2年(1876年),為臺灣第一座西式炮臺,直到1975年炮臺創(chuàng)建100周年,臺南市政府重加修葺,才恢復昔日舊觀,現(xiàn)已列屬一級古跡。
線路分類: [考古遺跡]
景點地點: 國內 臺灣省 臺南市
本站推薦:
億載金城位在安平區(qū)南端,為昔日二鯤鯓之地,俗稱大炮臺,是清末為加強海防而筑的工事之一。建于清光緒2年(1876年),為臺灣第一座西式炮臺,直到1975年炮臺創(chuàng)建100周年,臺南市政府重加修葺,才恢復昔日舊觀,現(xiàn)已列屬一級古跡。
歷史意義
億載金城曾是臺海安全的重要防線。億載金城高約2公尺,由法國工程師設計建造,建材大量取自荒廢的熱蘭遮城(安平古堡)城墻,城垣四周林木茂密,四隅有突出的棱堡,好架設大炮以利遠攻,為當時歐洲炮臺所通行的設計形式,城外塹壕圍繞,可將海水引入形成護城河;城門以紅磚砌成,外額上書“億載金城”、內額“中流砥柱”,皆出自沈葆楨手筆。城內綠草如茵,平坦寬廣,可見沈葆禎紀念銅像。黃昏時分,在河道口中望城內夕陽西下、晚風徐來,令人發(fā)思古幽情。
同安平古堡隔河相望的“億載金城”是一座抗日名城,俗稱“安平炮臺”、“大炮臺”,1874年(清同治十三年)由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所建,以抗擊日本的侵略,加強海防。城門外上方寫有“億載金城”,城門內上方寫有“萬流砥柱”,醒目蒼勁,都是沈葆楨親筆題寫?,F(xiàn)城門正前方的城垣上,聳立著沈葆楨的紀念銅像,并有大炮三尊。據(jù)記載,當時炮臺為方形,四角凸出,中部呈凹形。版權所有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載必究!炮臺上設有大炮五尊,小炮六尊,整個炮臺可容納1500人。億載金城作為臺灣島上的海防重地,為抗擊日本人侵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。隨時間推移,海埔新生地逐漸形成,現(xiàn)在的億載金城已失去了當年的海角中險要位置,成為供人們憑吊的歷史遺跡。
建筑特色
億載金城是于清同治13年(公元1874年),也就是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同年開始建造,完工時間為清光緒2年(公元1876年),億載金城占地約3公頃,為西洋式紅磚建筑,呈四方形,四隅有棱堡,而中央凹入的場地則是用來操練軍隊,城外引海水為護城壕,城上設有大炮,故稱大炮臺,另稱安平炮臺、三合土炮臺、抗日名城,目前列為國家第一古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