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自珍紀念館,位于杭州城東馬坡巷16號小米園內(nèi),占地六百多平方米,1990年開館。龔自珍,名鞏祚,字璱人,清代思想家、文學家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他和林則徐等人共同開啟了抨擊時弊,抗御外侮,通經(jīng)致用的進步思想,被柳亞子譽為“三百年來第一流”。
線路分類: [城市風光]
景點地點: 國內(nèi) 浙江省 杭州市
本站推薦:
龔自珍紀念館
龔自珍紀念館,位于杭州城東馬坡巷16號小米園內(nèi),占地六百多平方米,1990年開館。
龔自珍,名鞏祚,字璱人,清代思想家、文學家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他和林則徐等人共同開啟了抨擊時弊,抗御外侮,通經(jīng)致用的進步思想,被柳亞子譽為“三百年來第一流”。
龔自珍紀念館建于清末,屬中式宅院,為清代桐鄉(xiāng)人汪維所建“小米山房”,俗稱“小米園”。清代著名思想家、文學家龔自珍出生于馬坡(婆)巷。龔自珍(1792-1841),道光九年進士。官至內(nèi)閣中書、禮部主事等。學務(wù)博覽,所作詩文極力提倡更法,改革圖強,“以朝章國政世情民隱為質(zhì)干”,“誦史鑒,考掌故,慷慨論天下事”,著有《定庵文集》,今人輯有《龔自珍全集》。龔自珍雖自11歲隨父親去京,久居在外,歸杭次數(shù)不多,但對家鄉(xiāng)眷戀之情在詩中時有流露,“從此與誰談古外,馬婆巷外立斜陽”。
1988-1989年,小米園整修后作為龔自珍紀念館。館占地約0.7公頃,建筑面積498平方米,已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紀念館主體是座清代風格的兩層樓房,上下五開間,兼有耳房,雕梁畫棟,古樸典雅。館內(nèi)正廳安放龔自珍半身古銅色塑像,四周懸掛沙孟海、趙樸初等名家提寫的匾額、楹聯(lián)。四個展室,陳列了龔自珍生平圖文簡介、大事年表、史料、龔氏年譜、詩選和后人研究文集等。庭院內(nèi)小橋流水、假山亭榭,在花木襯托下,富有古典園林的特色。他的作品尤其受老年人喜愛。
龔自珍簡介
龔自珍,字爾玉,又字璱人,號定盦(an);更名易簡,字伯定;又更名鞏祚,號定盦,又號羽琌山民。漢族,浙江(今杭州)人,出身于世代官宦學者家庭。祖父龔禔身,官至內(nèi)閣中書軍機處行走,著有《吟朦山房詩》。父龔麗正,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,署江蘇按察使,著有《國語注補》、《三禮圖考》、《兩漢書質(zhì)疑》、《楚辭名物考》等書。母段馴,著名小學(古漢語指文字學)家段玉裁之女,著有《綠華吟榭詩草》。龔自珍嘉慶十五年(1810),與表妹段美貞結(jié)婚。版權(quán)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(zhuǎn)載必究!1813年7月妻子因誤診卒于徽州府署。1815年,續(xù)娶安慶知府何裕均侄孫女何吉云。有一子名龔橙(號半倫)。
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 生于杭州城東馬坡巷小采園(今有紀念館于此),是龔家的長房長孫。6歲隨父母租居北京繩匠胡同、潘家河、門樓胡同、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處。祖父病逝后與家人回杭州守孝。兩年后返京,租住北京法源寺南。
龔自珍生平
二十七歲為舉人。道光元年(1821)官內(nèi)閣中書,任國史館校對官。九年,始成進士。官至禮部主事。十九年,棄官南歸。二十一年,于江蘇云陽書院猝然去世。龔自珍初承家學淵源,從文字、訓詁入手,后漸涉金石、目錄,泛及詩文、地理、經(jīng)史百家。受當時崛起的“春秋公羊?qū)W”影響甚深。
面對嘉道年間社會危機日益深重,他棄絕考據(jù)訓詁之學,一意講求經(jīng)世之務(wù),一生志存改革。青年時代所撰《明良論》、《乙丙之際著議》等文,對封建專制的積弊,進行了揭露和抨擊。他的思想為后來康有為等人倡公羊之學以變法圖強開了先聲。中年以后,雖然志不得伸,轉(zhuǎn)而學佛,但是“經(jīng)世致用”之志并未消沉。
他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,并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(shè)施,做好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準備。龔自珍一生追求“更法”,雖至死未得實現(xiàn),但在許多方面產(chǎn)生了有益的影響。
社會背景
在社會觀上,他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于貧富不相齊,要求改革科舉制,多方羅致“通經(jīng)致用”的人才。
在哲學思想上,闡發(fā)佛教中天臺宗的觀點,提出人性“無善無不善”,“善惡皆后起”的一家之談。在史學上,發(fā)出“尊史”的呼吁,并潛心于西北歷史、地理的探討。在文學上,則提出“尊情”之說,版權(quán)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,轉(zhuǎn)載必究!主張詩與人為一。他生平詩文甚富,后人輯為《龔自珍全集》。
作品
《龔自珍全集》等。